Reviews & Articles
《女兒紅》就是不夠紅
Oscar Hing-kay HO
at 12:24pm on 21st April 2017
(This article, originally written in Chinese, is about FM Theatre Power’s performance Women in Red a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rts Festival, Rotterdam.)
本地劇團「好戲量」,應邀往荷蘭鹿特丹的國際社群藝術節演出。這個自2001年成立的藝術節,是聚集全球社群藝術工作者的文化盛事。「好戲量」能在此演出其著名劇作《女兒紅》,是香港藝術界的光榮。展出夜劇院坐滿來自各地的藝術工作者,賴恩慈的獨腳戲,由十歲初來月經開始,道盡港女的成長歷程,幽默中又帶苦澀,是展望劇場的卓越典範。完場後全場掌聲雷動,筆者作為座上的香港觀眾,也引此為榮。
相信是因為對質素的要求,連同從英國過來的兩個義工,「好戲量」團隊共九人都來了鹿特丹籌備演出,通常這類社群藝術活動,主辦機構費用較緊絀,很難想像可以邀請這麼多人遠道而來,上網才發現劇團正在網上眾籌,原來各團員均是自費而來。自藝發局取消其一年資助後,劇團一直舉步為艱,我們對有心有力可為香港爭光的藝術工作者,得到如斯輕蔑冷漠對待,令人灰心遺憾。
回港後得知,政府花6.4億搞些連建制派也不收貨的什麼慶回歸活動,更是怒火中燒。越來越套用國內文化的特區政府,搞社會、文化活動也越來越走向文革時江青指導下的文革基本美學綱領,就是要「紅、光、亮;高、大、全」。不求內容深度,只求範圍廣地嘩啦啦搞耀目大騷。而這六項美學綱領,又以政治正確的「紅」為先。於每逢有什麼大慶典,文革美學加官僚文化的搞活動醜怪傳統便全面現形。民政局要狂派錢去保證活動數量,當中只要有幾個繽紛耀目大騷吸引傳媒報導,再加些劉江華式廢話,年底便可安全交工作報告。質素、內容和深度,能否配合主題,以及對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長遠意義,都不在考慮之列。
暫且不計算如慶回歸那類數以億計的特別開支,單從民政局每年用於文化發展的開支而言, 2016至17年的總數為40億元,絕大部份屬撥回政府自己文化機構的內部開支,如不計算演藝學院的資助,恆常資助中只有11%用於支持民間藝術團體,當中8%送給九大表演藝團,只有3%給藝發局,此筆撥款除去藝發局本身的營運和自行舉辦活動的開支後,餘下的雞碎會用作資助九大團以外的所有中小藝團。這大部份自己錢入自己人袋,肥上瘦下的政策,把那讓文化界可以由小團、中團發展到大團的健康文化生態圈完全摧毀,再加上藝發局代表業內的人士佔少數,佔大多數是那由些政府委任、主要是不知那裡走出來非專業圈外人所操控,香港文化藝術得以健康展才是奇蹟。
以「好戲量」為例,2014年藝發局突然停止對其所有資助,儘管恆常審批員如資深劇場工作者伍潔茵高度讚揚,其委派的行政資助審批員荒謬地以未睇過「好戲量」演出為由拒絕考慮,又有建制派評審員以好戲量成員在公共空間表演不是表演的門外漢論點終止資助。康文署繼而以「好戲量」被停資助為由,過去四年拒批劇團場地演出。種種勉強作出來的理由,只怪「好戲量」不懂搞紅光亮大騷,反而是太叛逆、太頑皮,受罰是理所當然。
在鹿特丹那天晚上,好戲量終可以有尊嚴地站上舞台,表演後台下來自世界各地的熱烈掌聲,既是對這劇團的委屈求存致敬,也是給香港這個由非專業人士操控的藝術圈來個唾罵。
回歸後政府不停叫喊也花無數金錢推動創意和文化藝術,二十年來香港文化發展仍舉步為艱。同樣有應邀在鹿特丹藝術節表演的新加坡實驗劇團,獲政府全數資助,因為新加坡珍惜自己有潛質的藝術工作者,更重視可以海外推展新加坡藝術的機會。
這邊廂見優秀藝術工作者備受排拒仍掙扎求存,艱辛地希望從民間籌取款項買幾張不是吳克儉那類的廉價機票;那邊廂見數以億元計納稅人金錢,不明所以地花在不明所以的項目上。對著這樣的政府,只有祈求上天給它智慧,在未來日子不要再搞什麼文化區、超級博物館這些持續沖走巨額公帑的金馬桶。如果政府仍要繼續委任自己人而漠視專業知識、欠投入而只求無災無難搞些紅光亮活動交功課,請即停止什麼締造亞洲文化都會這類令人尷尬的吹水鴻圖大計,也不要花時間金錢搞什麼鬼文化局了。
原文刊於《立場新聞》2017年4月11日
This review was first published in Stand News, 11 April 2017
|
|
|